提起肛腸科,你會想到什么?是面容慈祥下手“殘忍”的醫生?還是護士小姐姐的溫柔看護?肛腸科是專業研究治療便秘、肛裂、肛瘺、肛門膿腫、肛周濕疹、混合痔、內痔、外痔等肛腸疾病為主的科室。 很多人都說不敢想象這些病是如何診治的?醫生們閱“菊花”無數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呢?今天就來給大家揭秘一下:當肛腸科醫生問候你的病情后,會做哪些檢查來準確判斷你的病情。在肛裂檢查中又會發現那些病變。
視診
“視診”就是看,從外觀上看有沒有長東西,有沒有顏色的改變,有沒有裂口、流膿等情況。在外觀上引起改變的,都可以通過視診來初步判斷,視診可以初步判斷出外痔、肛周膿腫、肛裂、肛周濕疹等疾病。
直腸指診
有人說肛腸科大夫的食指是“第三只眼睛”,從這可以體現出指診的重要性。直腸指診是簡單但是非常重要的檢查方法,約有70%左右的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被發現,而且對直腸周圍毗鄰器官的情況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。
可輔助檢查肛瘺的行徑、瘺管與肛管直腸環的關系、肛門有無狹窄及肛門括約肌緊張程度等。當直腸前壁觸及異常,可考慮采用雙合診或三合診以明確病變來源。
電子肛門鏡
對內痔、低位直腸癌等的診斷非常有價值,肛門鏡種類繁多,常見的有二葉式肛門鏡、三葉式肛門鏡、喇叭式肛門鏡等。
檢查時,醫生將潤滑后的肛門鏡塞入患者肛門內,然后將鏡芯取出,觀察直腸粘膜色澤,有無腫瘤、糜爛、潰瘍、出血、水腫、下垂、肥厚等,緩慢退鏡至齒狀線,檢查是否有內痔、肛竇炎、肛乳頭肥大或肛瘺內口,并可確定病變部位、性狀、大小、數目等。
電子結腸鏡
檢查對于診斷結直腸疾病如結腸息肉、結直腸癌、結腸憩室等具有重要意義,尤其適用于便血、反復交替出現的便秘、腹瀉,排便習慣改變或排便困難,不明原因腹痛、貧血、消瘦等患者。對于40歲以上人群,建議每年至少復查一次腸鏡。
肛裂檢查中能發現哪些病變
肛裂是一種感染性病變,長期反復感染,可出現一系列慢性病變,患者檢查時能發現:
潰瘍:初起是肛管皮膚縱行裂口,呈線形或棱形,邊軟整齊,底淺有彈性,反復感染使裂口久不愈合,邊緣增厚、基底硬,逐漸成為較深的慢性潰瘍,輕微刺激可引起劇烈疼痛。
前哨痔:裂口下方皮膚由于炎癥刺激,使淋巴和小靜脈回流受阻,引起水腫和纖維變性,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贅,稱為前哨痔,也屬結締組織性外痔。
肛竇炎和肛乳頭肥大:是裂口上端受炎癥的反復刺激的結果,乳頭肥大顯著的可隨排糞脫出肛門外。
肛緣膿腫和肛瘺:裂口炎癥向皮下加之括約肌痙攣,使潰瘍引流不暢,分泌物潛入肛緣皮下,形成膿腫,膿液向裂口處破潰皮下瘺。
櫛膜增厚:櫛膜區是肛管最狹窄肛門梳硬結和肛管狹窄的好發區。櫛膜區增厚的組織稱為櫛膜帶,肛裂的炎癥刺激可使其增厚、失去彈性,妨礙肛裂的愈合,所以,治療肛裂時應將增厚的櫛膜帶切斷。
肛腸保健
科學飲食: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,管不住嘴,菊花也跟著受罪。多喝開水、飲淡茶,多吃蘿卜番茄、梨、百合、銀耳等類食物,適當增加粗糧、豆類和蔬菜、水果等含纖維的食品,這樣可以給機體補充水分和增加腸蠕動,防止便秘,也可改善或防止痔瘡侵襲。
適當運動:無論是久坐還是久站,都不利于我們的肛腸健康。適當運動,以促進肛門直腸部位的血液回流。每天堅持做10—30次提肛動作,這樣做能減少痔靜脈叢的淤血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減少發病。
學會正確排便:有了便意不要強忍,排便時不要看書看報、久蹲不起或過分使勁用力,否則會使肛腸充血,靜脈叢的淤血擴張,肛墊下移導致病理性肥大脫垂出血,誘發痔瘡甚至使病加重。
注意肛門衛生:每日溫水熏洗肛門,勤換內褲,可起到預防痔瘡的作用。清洗的時間不宜過長,并且要注意水溫不要過高,避免燙傷。
及時檢查:肛腸檢查有很多方法,如:肛門指診、電子肛門鏡、糞便隱血等都可以有效地檢查“菊花”是否安好,不要因為怕尷尬和嫌麻煩不好意思而耽誤健康。中老年朋友應定期性結腸鏡檢查,防患于未然。
正確治療:肛腸病若得不到及時治療,病情會不斷加重,易致貧血、肛門功能失常,如今醫療技術發達,肛腸手術也可以微創,手術更是實現了小創口、輕疼痛,術后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。根據病情,在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,才是快速擺脫肛腸病的最佳選擇。
東吳專家團
護航助力肛腸健康